科百科
当前位置: 首页 科技资讯

把产品做到极致的文案(由一个文案引发的系统改造)

时间:2023-08-07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 栏目名: 科技资讯

把产品做到极致的文案作者以一个错误提示问题为例,介绍了他认为比较核心的三类产品思维工具及其在项目中的应用,分别是本质思维、结构思维、系统思维。与人体系统相似,产品也是由一系列系统组成运行的。此处,我们利用表格工具建立二维管理表:每个Tab是一个协议;纵向是需要梳理的每个错误码;横向是错误信息组成与不同场景下的需要定义的内容;而他们组成的每个单元格就是我们需要完善的内容。

把产品做到极致的文案?作者以一个错误提示问题为例,介绍了他认为比较核心的三类产品思维工具及其在项目中的应用,分别是本质思维、结构思维、系统思维具体是如何进行的?欢迎感兴趣的伙伴们阅读~,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把产品做到极致的文案?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把产品做到极致的文案

作者以一个错误提示问题为例,介绍了他认为比较核心的三类产品思维工具及其在项目中的应用,分别是本质思维、结构思维、系统思维。具体是如何进行的?欢迎感兴趣的伙伴们阅读~

01 前言:关于产品思维的迷思

在业务工作中,我们经常会讨论到:处理这个问题你需要运用产品思维;我想要提高一下自己的产品思维……我们知道产品思维是帮助设计师更好地推动项目的重要能力,但当想要进一步学习时,又会发现关于产品思维的各种维度的解析。

什么是产品思维?产品思维是如何在我们设计中发挥价值的?怎样体现产品思维?怎样学习产品思维?始终会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缺乏很具体的定义与行动指导。

我自己也在这块苦恼过,各类资讯书籍一看,怎么有这么多类型的产品思维?大家讲的还不一样。但之后我开始反思,也许不存在绝对定义的产品思维,不同的岗位(产品/设计/产品负责人/业务负责人等)、不同的业务、目标、经历、认知……不同的人对如何做产品、做设计其实会有不同深度的理解与运用,进而提炼与总结出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洞察机会、解决问题、创造价值」的思维工具组合,即为他们的产品思维。

所以相对于学习某种产品思维,我们更应该建立自己的产品思维体系,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补充与提升。

今天的分享,以一个「错误提示问题」为例,介绍一下我认为比较核心的三类产品思维工具及其在项目中的应用。

02 本质思维:从表征看病因

某一天,技术同学过来和我提到:“之前的一个错误码只定义了邮件登录场景下的错误文案,现在发现用户遇到在发送场景下没有定义的问题,你给个文案,这个版本补充一下?”

当下,我也是直觉的反馈说:“好的,稍后给你。”

但随后我追问了自己几个问题,发现并没有这么简单:

为什么这个错误定义会遗漏?

为什么之前统一文案的规则没有生效?

还有没有其他也会在发送场景触发的错误没有定义?

要修改错误码,只能通过发版本的方式吗?

为什么没有做成实时配置实时生效?

于是我拉着技术又进行了一轮沟通,我们发现,之前的错误梳理是分散且单一维度的,即:登录模块的产品梳理登录模块的错误,发送模块的产品梳理发送模块的错误,而实际邮件登录、收取、发送等诸多过程中,都需要验证帐号的有效性,所以部分登录时的错误,在发送验证时也会发生,而两个场景下的提示在文案与操作上有所差异,无法单纯的复用。由此,原先的问题被重新定义为:

    如何完整定义所有的错误场景?

    如何实现错误提示配置的实效性?

就像我们的身体出现了症状,需要去医院检查,请医生明确病因后才能对症下药。体表显现的病症,有时却是内部系统根源出现了问题的反应,如果仅仅是针对表征进行处理,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与人体系统相似,产品也是由一系列系统组成运行的。那么当我们发现表现层出现问题的时候,就需要提醒自己进一步思考下问题的影响范围有多广?是不是系统底层逻辑出现了问题?比起解决表征的问题,我们更需要去优化引发问题的系统。

问题本质探究的思考方式:

    问题溯源:不断追问why,从根源解决问题,避免复现。追问的方法很简单,但很多时候是我们忘记问或问的不够深。

    审视目标:重新审视产品目标,明确现状与目标的差距在哪里,为什么?

    回到系统:把问题放回到它所处的系统中去重新思考,找到系统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核心因素。

03 结构思维:复杂问题构建

重新定义问题后,第一步,我们希望可以收集、梳理完整的产品错误码,并定义其内容。

但是邮件服务涉及多个不同的邮件协议,加上不同产品端(移动、电脑)、不同场景(登录、发送…)的相互叠加,相关错误有几百个,该如何梳理?

结构化思维方法可以帮助我们:

1. 拆解要素 分类重组

结构化的过程,首先是拆解的过程,分析问题的对象由哪些部分组成,将这些部分拆解出来。再将子项再进一步进行拆解,不断细分(实现MECE规则中提到的 不遗漏、不重叠的效果)。案例中的错误提示便经过了以下的几层拆分:

第一层:协议,如IMAP、SMTP等;不同协议之间的错误码相互独立;

第二层:产品端与场景,不同端、不同场景下的提示样式、内容规则会有差异;

第三层:内容组成,拆分错误码、错误提示的组成,如:cause、code、形式、标题、操作等;

拆解后,需要再将这些要素重新分类组合,以便于我们梳理和不断补充错误码。

此处,我们利用表格工具建立二维管理表:

每个Tab是一个协议;

纵向是需要梳理的每个错误码;

横向是错误信息组成与不同场景下的需要定义的内容;

而他们组成的每个单元格就是我们需要完善的内容。

借助此工具,每一个错误码,都有了一个梳理的框架,可以明确需要定义哪些内容,避免场景与内容的遗漏。

2. 提炼共性 建立标准

在拆解梳理的过程中,会发现内容之间会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与复用性,通过找到这些共性内容,又可以逐步形成一些标准化规则:

相似场景的提示形式是否可以统一?

好几个错误码都在描述帐号风险问题,他们的文案提示是否可以复用?

一些常用文案,如:确定按钮是用「确定」还是「好的」,是否可以统一?

常用关键词的翻译是否可以统一,避免后续翻译混乱?

通过这一步,可以总结和输出:错误提示组件规范、文案规范等标准化工具,一方面是保障用户体验的统一性,另一方面也是为后续设计提供参考降低成本。

结构性思考是产品设计中很重要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行动,将混沌的问题转化为清晰的描述。

常用的结构化方法:

    图表化:展现复杂问题的结构,帮助更全面的完善细节,也是我在整理信息是特别常用的一种方法。但其难点是在于要将问题拆解充分,最终每个单元格只有单一的「是与否」信息为最佳;

    模型化:将问题思考的过程提炼,帮助我们进行更全面的分析与思考,设计常用的分析模型如:用户体验地图、用户增长模型…

    公式化:找到核心变量及其影响关系,明确工作与结果的关系,对于数据结果导向的工作特别常用。

04 系统思维:让设计动起来

梳理错误提示的同时,我们还需要搭建一套系统,以实现灵活配置与实时生效的目标,即:将我们的设计构想进行产品化落地。而此时,系统思考之一,便是关注系统的动态性。

1. 动态适应

“系统能运行多久?”

系统的设计需要满足动态的需求变化,单以错误提示为例,发生变化的情况有很多:

虽然希望能够完整定义所有错误,但事实上是比较难做到的,未来的内容新增不可避免;

相关方对于服务的调整,有可能会造成错误提示的修改要求;

提示上线后,发现文案效果不佳,会带来优化需求;

随着产品能力与技术的迭代,一些过去的内容与操作可能不再适用,需要调整;一些过去的未知错误有了新的解决办法,需要补充…

之前的错误提示,是伴随着每次功能迭代,在设计时定义好,在研发时写在客户端,因此造成每次修改都需要发版处理的情况。在优化方案中,替代原先在客户端管理的方式,将错误内容配置放到服务端,客户端获取服务端错误码与配置内容进行匹配,展示相应内容:

2. 自动执行

“一定需要提示吗?”

我们常听到一句话:最好的设计是「没有设计」,转化用在这个项目中却相对合适,最好的错误处理也应该是「没有提示」。

当我们在专注于梳理错误操作内容、设计错误操作配置,不妨可以再问问自己:

这个提示真的有必要展示吗?—— 是否可以通过自动重试或其他策略优化,避免错误的发生?

这个操作真的有必要让用户处理吗?—— 是否可以提供一键检测、一键修复的方案,帮助用户完成一系列的复杂操作?

3. 主动反馈

“你能发现未知的问题吗?”

前面提到,提示系统的作用之一就是便于后期将未知错误转化为已知错误?但是如果是未知错误,我们要怎样发现它们?如何决定哪些未知错误需要优先处理?

考虑到这个问题,我们在配置系统外,同时还搭建了一套线上报错监控系统(虽然还做不到识别高频未知错误主动预警),定期复查高频错误,补充定义新的未知错误。

至此,错误提示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才算告一段落。

邮件系统的错误提示有其复杂性与重要价值,借助产品思维工具,避免了掉入「这个问题很简单」的陷阱,找到问题根源与最佳目标,从复杂繁多的错误中找到规律,进行结构化梳理,建立标准,最后建立错误提示配置系统、自动化策略、监控机制,为产品的错误提示管理建立系统方案,为产品与用户提供长期价值。

05 结语

有同学会问,如果要搭建这么一套系统的话,投入大时间久,那这个之前的问题就一直放着吗?

当然不是。在实际工作中,处理问题需要同时考虑解决效率与投入价值。

从处理问题的效率上考虑,最开始的错误提示当时也是先及时做了补充的。但是此时,这个文案的补充并非孤立无序的,我们能够清楚,它将是错误信息管理表中的一项重要信息,也是配置系统的一项重要配置,是未来错误提示系统的重要一部分。我们并非在零碎的做事情,而是在逐步完善一个产品系统。

作者:徐恺

来源公众号:网易UEDC,网易用户体验设计中心

本文来源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网易UEDC,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推荐阅读
  • 京东e卡使用教程(京东e卡使用方法)

    风收卡告诉你教程,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京东e卡使用教程?京东e卡使用教程京东e卡如何使用?还有朋友在使用京东e卡时,习惯一次性用完,因为如果用不完,就慢慢被忘记了,等到最后也就过期了。关于京东e卡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有效期是自激活日起36个月,这类卡券是不记名、不挂失、不兑现的,所以一旦丢失基本上就找不回来了。

  •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图表(三角函数诱导公式表格汇总)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图表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一共有54个,其中绝大多数公式又有角度制和弧度制两种表达形式,将这些公式分为六组,每组中的公式具有类似的规律。通过分类归纳,有利于更系统地掌握这些诱导公式。第二组公式是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在几何意义上,第二组公式表示终边形成平角的两个角的三角函数关系。列标题是组别序号,副标题是各弧度。把表设计成这种形式,会更简洁,且便于查阅。

  • 如何缓解人际关系焦虑症(遇到一点小事就会很焦虑)

    我曾经求助过我妈妈,但她并没有引起重视,甚至认为是我手机玩多了,我很绝望。我已经对去医院不抱任何看法了。所以这个问题但现在都没有解决,已经快三年了,今年九月我就要上大学了,很多人说,大学就是半个社会,我不想以这样的状态进入大学,可我自己也没有什么办法。

  • 炖汤的做法大全集(最滋补身体的汤品分享)

    炖汤的做法大全集虫草花鸡腿炖汤:用料:鸡腿1个、红枣2个、虫草花100克、枸杞3克、盐1克、生姜3克。再把虫草花、生姜、枸杞、红枣放入,加适量的水。鲍鱼仔炖汤:用料:干鲍鱼2颗、红枣4颗、无花果6颗、海底椰10片、召实15克、白莲15克。趁热,吃鲍鱼喝汤,提高免疫力。

  • 后羿到底射下来几个太阳(后羿是谁)

    后羿到底射下来几个太阳?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后羿到底射下来几个太阳古人很多天文知识还不懂,在看到九个行星加上一个太阳在天空时,会误以为有十个太阳,于是后羿挺身而出,将九个太阳给射了下来。后羿,本称羿,中国远古五帝时期的神话人物,帝尧的射师,神话传说中的射日英雄。在民间有“后羿射日”的典故。

  • 菏泽富力城简装房(菏泽富力城送礼啦)

    在这大好的时光,4月19日上午9:00开始,在富力城营销中心有好礼相送,等你来拿,T恤衫、雨伞、紫砂保温杯、指甲套装、大米券、食用油券、礼品多多,送不停!每天仅限50人,仅限1人1件,还不快快行动,转发本文到朋友圈:集赞27个,可领取指甲盒套装一个;集赞37个,可领取紫砂壶保温杯一个;集赞47个,可领取奥代尔棉T恤衫一件;集赞57个,可领取雨伞一把。

  • 腾讯功能修复(这项老程序将被停用)

    相比于满足用户需求这样简单的动机,我更愿意相信WebQQ是彼时腾讯有梦想的证明。而WebQQ就是腾讯对WebOS应用的探索,所以初代的WebQQ看起来非常臃肿,看起来就像是一个系统桌面,有应用市场,可以添加应用,还有时钟等挂件。可以说,WebQQ的出现是基于腾讯对于未来互联网发展的判断,是布局未来的一枚棋子。

  • 腌白菜的家常做法大全(腌制白菜的方法)

    做法一:白菜1000g、食盐适量、胡椒粉适量准备一颗白菜,心不要特别实的那种,洗净后给它分成两半,然后一层一层的往上撒盐和胡椒,过上一两个小时,白菜有点出水了,把水控掉再继续往上面撒辣椒面,这个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决定放多少撒上辣椒面然后带上手套,给白菜做个全身按摩,那样有助于入味,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腌白菜的家常做法大全?腌白菜的家常做法大全做法一:白菜1000g、食盐适量、胡椒粉适量。

  • 十大巨星评价邓丽君(情路坎坷终生未嫁)

    1995年,邓丽君被发现在酒店独自离世。因为两人自恋爱后一直都是形影不离的,可邓丽君发病时保罗却恰好不在跟前。当时邓丽君正在日本演出,骤然听闻噩耗,林振发突发疾病,情况危急,目前在重症监护室抢救。二是让邓丽君婚后以家庭为重,放弃事业,相夫教子。然而两人之间高达15岁的年龄差,却成为了阻隔他们彼此向前一步的拦路虎。

  • 云南茶叶(云南茶叶简介)

    云南茶叶普洱茶,普洱茶因为茶叶口感层次变化丰富、持久耐泡又宜长久储存转化而出名。于是在1973年通过渥堆发酵的工艺将普洱茶的后发酵改为前发酵,以期达到老茶的汤色和口感,但发酵后的普洱茶跟原普洱老茶的香气、口味和口感完全不同,却与雅安、安化黑茶和六堡茶等黑茶类却颇为相似,为显示区别,特别叫普洱熟茶,原先的普洱茶就习惯性叫作普洱生茶了,从此普洱茶有了生熟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