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给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回族等少数民族市民放假三天欢度佳节。所以这个节日又被称做“献牲节”、“宰牲节”,中国伊斯兰教徒又称之为“小开斋”节。这家男主人三十七八岁,名叫阿布力米提·艾买提。礼拜大会刚刚结束,厅内清静无人。禁食前三类的原因是因为它们不洁,而禁食后一类则是因为它有罪。之所以禁食上述四物,并非是穆罕默德的独出心裁。
一个八十年代骑单车行万里路的读书人宋词所著之《走来走去》(东方出版社)作品连载
古尔邦节
家家桌上摆着炸制的馓子、面馃及各种新鲜瓜果,烘托出浓烈的节日气氛
在乌鲁木齐的几天里,我有幸赶上了伊斯兰教的古尔邦节。政府给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回族等少数民族市民放假三天欢度佳节。
有关古尔邦节的由来,古阿拉伯有这样的传说:先知易卜拉欣夜梦真主安拉,安拉命他杀死自己心爱的儿子以考验他的诚信,易卜拉欣醒来就照安拉所命的去做,安拉见了他的诚信,就改命他杀羊代替。此后,人们就依照此事、杀羊来向安拉献牲。所以这个节日又被称做“献牲节”、“宰牲节”,中国伊斯兰教徒又称之为“小开斋”节。
我以前虽然读过《古兰经》,但为了多了解一些伊斯兰传统习俗,也为了印证我从书上读到的一些伊斯兰教知识,便让朋友带我去了他的一位维族朋友家中作客。
这家男主人三十七八岁,名叫阿布力米提·艾买提。宽敞的房间里铺着红花羊毛地毯,茶几上摆着女主人为节日待客亲手炸制的馓子,高高的象两座金丝盘成的小塔,顶端还染着各种颜色,很好看的。夫妇二人见我们到来,又拿馓子又切西瓜,非常热情。
我虽然有点书本知识,但仍担心言行不慎,触犯禁忌。男主人看出后,便真诚地笑着叫我不必客气。他说:“朋友的朋友与朋友一个样,一回生两回熟,只管随便吃随便聊。”说着他又从冰箱里拿出啤酒,我们边喝边聊很开心。
后来,这位热心的维族朋友提议带我们去市内几家清真寺看看,我们自然欣然前往。
乌鲁木齐有好几座大型清真寺,按照教徒各自的原籍,分别为青海大寺、陕西大寺、宁夏大寺等。我们先到的是青海大寺,两位守寺的穆斯林老者听了艾买提的介绍,很热情地让我们进去。说心里话,虽然是欣然而来,但开始时我对是否能被允许进寺参观,心里并没有底。虽说有艾买提领着,我以为也不会很容易。因为我知道《古兰经》上对于不信教者和不洁者入寺都是有严格的禁忌和规定的。既然如此,我们会被允许进清真寺吗?然而事实说明我的想法太教条了,经书上只是为当时布道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说的,而绝非让穆斯林在日常生活中不宽容和不友爱他人。
作者与哈萨克少女努尔嘉义俩姐妹
我们按规矩把鞋子脱在门口,走进铺着一块块坐毯的礼拜大厅。礼拜大会刚刚结束,厅内清静无人。因为伊斯兰教禁止任何偶像崇拜,除了真主安拉,也不允许信奉任何别的神,更不兴点烛烧香那一套,所以大厅内没有什么多余的陈设,只有厅的正面墙上有一处凹龛,同样设着坐毯,作为阿訇主持礼拜仪式和诵经、讲经的位置。与其他宗教相比,我觉得伊斯兰教这种只做礼拜、诵经,不供偶像、不搞繁琐仪式的教轨非常清静。
大厅中的坐毯都是一样的,没有高低大小之分,一律铺在平地上,显得很平等。其中唯一的区别是,穆斯林们坐在前排或后排,需按年龄长幼、资历深浅而定。这也很符合尊重长者、尊重有造诣者的普通道理。
在此,我觉得非常值得提醒人们注意的是关于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为何禁食猪肉这一似乎老生常谈的问题。
《古兰经》中讲得很清楚,穆斯林不仅禁食猪肉,还禁食自死物、血液和诵非真主之名宰杀的动物。禁食前三类的原因是因为它们不洁,而禁食后一类则是因为它有罪。
之所以禁食上述四物,并非是穆罕默德的独出心裁。事实上,出现在公元七世纪初阿拉伯地区的伊斯兰教,大量地借鉴了它的“邻居”——古老的犹太教内容,这一点穆罕默德在《古兰经》中有着反复的讲述。例如形式上只信奉一神,禁止偶像崇拜等;内容上也多处基本原样地讲述了《圣经·旧约》中“伊甸园”、“诺亚方舟”、“摩西出埃及”等故事。不同的是在《古兰经》中“亚当”被音译为“阿丹”,“诺亚”被音译为“努哈”,而“摩西”则被称为“穆萨”。
在有关食物禁忌方面,我们也同样可以从《旧约》中找到渊源。出现于公元前十一世纪前后的古老的犹太教规定,犹太人禁食自死物、血液(认为生物的灵魂在血液中)、非偶蹄类和不反刍的动物,尤其禁吃猪肉(虽属偶蹄类但不反刍),以猪为最秽物。另外犹太教还规定了禁食飞禽中的鹰类鸦类、腹部贴地爬行的蛇类等,并专门规定禁食骆驼,因为他们最初曾用一匹白骆驼驮过刻写上帝约书的石板。
穆罕默德在借鉴这些禁忌时做了宽松的改革,他在《古兰经》中说:“在我所受的启示里,我不能发现任何人所不得吃的食物;除非是自死物,或流出的血液,或猪肉——因为它们都是不洁的——或是诵非真主之名而宰杀的犯罪物”。接着又规定:“凡为势所迫,非出自愿,且不过分的人,虽吃禁物,毫无罪过”。
至此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知道伊斯兰教禁食猪肉的原因了。但如今的问题是,有许多对伊斯兰教毫无了解的人,仍在经常对此事道听途说,人云亦云,甚至一些写文章和编文章的人对此也不够严肃。
我以前就曾见过一篇所谓“考证”文章,说穆斯林不吃猪肉,是因为当年有支穆斯林队伍在外打仗,大热天吃坏猪肉得了瘟疫,至使战斗力大减,从此认为猪是不祥之物,会带来灾难,于是禁食云云。这种说法看上去很形象,实际上纯粹是“想当然尔”。如果事实如此,那么另外几条“禁食”又从何而来呢?即然能费事“考证”出那么远,为何不能找本《古兰经》来翻翻?
从青海大寺出来后,我们又去了陕西大寺。这座清真大寺的建筑外形完全是汉族古建筑的飞檐大殿样式,可惜天晚门已上锁,没能进去参观。这一天中,我这个远来的汉族同胞竟然也深深沐浴了古尔邦节的愉快阳光,这将使我终生难忘。
一位维族朋友带作者去了陕西大寺
《走来走去》宋词/著,东方出版社。
连载第48篇——丝路行部分
作者简历
宋词,出生于黑龙江省密山市。本姓赵,宋太祖赵匡胤第33世孙。1979年考入黑龙江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分配至牡丹江日报任文学副刊编辑。
中学时代开始诗歌写作,进入中国上世纪80、90年代“校园诗人”和“第三代诗人”群。
1989年曾用一年时间,独自骑自行车旅行全国 。著有旅行文化随笔集《走来走去》和《宋词短诗选》。
1993年调入广东珠海工作,曾任 《珠江晚报》副总编、珠海市记者协会秘书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