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百科
当前位置: 首页 科技资讯

为何中秋节要吃月饼呢(为啥一到中秋就要吃月饼)

时间:2023-05-30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2 栏目名: 科技资讯

每逢中秋佳节,一场争论便会如约而至。石磨起初,古人将所有以面为原料制成的食品都称为“饼”。为了纪念起义胜利,每逢中秋就要吃月饼。这一说法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进一步从元代推前了几百年。到了北宋太宗年间,官方更把中秋定为节日,实际是对自隋唐以来已形成的中秋节的追认。这种食品实际上是以桂圆、莲子、藕粉等精制而成的羹汤。但一则,其做法与如今的月饼大异其趣。

每逢中秋佳节,一场争论便会如约而至。一方面,是对月饼这种“高油高糖”的食品是否有利健康的忧虑,另一方面,诸如“五仁月饼”、“鲜肉月饼”优劣的讨论亦会在社交网络占据一席之地。不管怎样,大家似乎都已默认,中秋节原本应是吃月饼的。这样的习惯,究竟是从何开始的呢?

从“饼”说起

月饼,不只形状与月亮相似,还与中国人的月圆情结有密切关系。

古人要想吃到“月饼”,首先得会做“饼”。饼的原料是小麦粉,仅从这点看,先秦年间的人们大约就无福享受月饼。这是因为中华文明在饮食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粒食”(将整粒谷物置于炊器中蒸煮后食用)。比如,粟(小米)就非常适合粒食,“膏粱(品质极好的小米)子弟”也成了富家子弟的代名词。偏偏小麦由于种皮坚硬不适于粒食,故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小麦都被视为下等人食用的“恶食”,问津者寡。

大约到了秦汉时期,专门用于磨粉的工具——转磨的出现,终于可以将谷物加工成为较精细的粉末状态(“尘飞雪白”)。这标志着面粉加工技术的成熟。面粉的出现改变了小麦的命运。粒食的小麦口感不佳,而一旦磨成面粉,富含蛋白的小麦却摇身一变,比小米更容易烹调成美味。

石磨

起初,古人将所有以面为原料制成的食品都称为“饼”。东汉末年的训诂学家刘熙在《释名》里就说:“饼,并也,溲麦使和并也。”溲麦是以水拌面而成,由此可见,他眼中的“饼”是把麦加工成粉,之后加水团成饼状蒸熟后吃。换句话说,汤饼就是下在汤里煮的面食,如汤面条、汤面片等。无怪乎著名的“跋扈将军”梁冀执谋毒杀年幼的汉质帝(138-146),所用办法就是“进鸠加煮饼”。

至于现代人概念里的“饼”,或许可以追溯到东汉晚年的“胡饼”。这是一种小麦磨成面粉后烤制(而非蒸煮)而成的食品。它在西域称“馕”,发音来自波斯语。说明它最初可能是西亚的特产,因为丝路古道考古中也发现过古代的胡饼。根据做法的不同,当时的“胡饼”分成好几种,其中之一为上面撒有芝麻的面饼。照《释名》的说法,“以胡麻著上”的“胡饼”, 因在制作时上著芝麻,故又可称之为芝麻饼、麻饼。这种饼与中原地区传统的蒸饼和汤饼相比,味道可能更为鲜美,故而连堂堂大汉天子也成了它的粉丝。

这位天子,就是有名的昏君汉灵帝——诸葛亮在《出师表》里也不忘将其当作反面典型。《后汉书》里也指责,“灵帝好胡饼,京师皆食胡饼,后董卓拥胡兵破京师之应”;俨然是将这位天子爱胡食当作了汉室灭亡的先兆。其实这叫“恨乌及屋”。难道不吃胡饼,把天下搞得经济凋敝、仓廪空虚的汉灵帝就不是昏君了?

当然,从“饼”的诞生,到“月饼”的出现,仍旧有一段相当遥远的距离。北方有句俗话叫做“好吃不过饺子”。“好吃”的当然不是那层面粉做的饺子皮,而是包裹其中的馅料。正是各式各样的馅料,才使得以饺子为代表的中国面食散发出如此夺目的光彩。月饼自然也不例外。大约在魏晋南北朝年间,古人开始在圆饼中加入馅料,比如干枣、核桃仁等。到了宋代,苏东坡在《留别廉守》里提到自己吃过一种酥油和饴糖作为馅料的小圆饼。这就已经很接近现在的月饼馅料了。

同样是在宋代,吴自牧在《梦梁录》、周密在《武林旧事》两书里也都提到“市肆食品”里有“月饼”这个名称的食品,只不过两书都明确记述这“月饼”是“蒸作从食”的,类似馒头一样的蒸饼,并非烘焙或者火烤出炉的,可见同后世的月饼相去还很远。晚至明代,月饼才大体成了今天的模样。长沙人沈榜在万历年间当过顺天府宛平县(今属北京)知县。他写过一本《宛署杂记》记录了当时的北京民俗,其中就有一条“月造面饼相馈”,并称作“月饼”。不仅如此,这种面饼里还要“以果为馅”。这一记载令人可以马上联想到“毁誉参半”的五仁月饼。

五仁月饼

传说未必靠谱

同样是在这本《宛署杂记》里,沈榜还指出,这种送“月饼”的习俗是在农历八月进行的。这跟今天的中秋节习俗已经别无二致。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虽然有了“月饼”,但中秋节吃月饼的习惯,又能追溯到何时呢?

对此,民间有好几种传说。其中一种流传更广的说法跟元末农民起义有关。传说朱元璋的谋士刘基(刘伯温)为策动民众起事,散布将有瘟疫的流言,要人们于中秋节买“月饼”来吃以避祸。于是大家买了月饼回家后切开一看,里面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反元的信息,于是四海响应,并一举推翻元朝。为了纪念起义胜利,每逢中秋就要吃月饼。只不过,这种说法虽然带有传奇色彩,可是未见于元明时期的文献,似乎也不能作为信史来看待。

另一种说法则大体是,唐代有一年的中秋节,来唐朝经商的西域商人献上一种好吃的饼。唐皇看着漂亮的圆饼,觉着跟空中明月有点相似,就说:“应将胡饼邀蟾蜍”,就把饼赏赐群臣,一起吃起来,都说这饼非常好吃。从此以后,每到八月十五,就边吃“胡饼”边赏月,后来,又改叫“月饼”。

这一说法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进一步从元代推前了几百年。之所以是唐代而非更久远的秦汉时期,倒也有其道理。“中秋”的说法,最早出现于《礼记》里,《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八月十五,秋已过半,是为中秋。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久而久之,便在中秋形成了祭月、拜月的风俗。不过,迟至南北朝时期,农历八月十五尚未成为节日。例如,彼时成书的《荆楚岁时记》中尚没有关于“中秋节”的记载。

直到隋唐,中秋才被视作节日,就连唐朝皇帝也在宫中修了“赏月台”。到了北宋太宗年间,官方更把中秋定为节日,实际是对自隋唐以来已形成的中秋节的追认。但当时的赏月时的应节食物,还不是月饼。据《清异录》记载,五代时开封有一位专卖四季小食的张手美,每届中秋就以“玩月羹”应市。这种食品实际上是以桂圆、莲子、藕粉等精制而成的羹汤。看上去固然好吃,但与月饼的样子实在风马牛不相及。

就像前面提到的一样,宋代终于出现了称为“月饼”的食品。但一则,其做法与如今的月饼大异其趣。二则,这种“月饼”也不是专门在中秋节时候品尝的。著名的《东京梦华录》卷八“中秋”条,记载北宋京城汴京(今河南开封)民众每逢中秋节要饮新酒,人们争着到酒楼抢占位置饮酒赏月。所谓“市人争饮,至午未间,家家无酒”。“玩月”饮酒的时候还要食蟹、吃水果,偏偏未见吃月饼的记载。金灭北宋之后,中秋饮酒的习惯也在华北延续。比如大才子元好问(1190-1257)有首词的名字就叫《鹧鸪天·中秋夜饮倪仲家莲花白,醉中赋此》。至于记载南宋都城临安(即今杭州)地方风物的《梦梁录》、《武林旧事》等书中关于中秋的记载也大致如是,吃月饼的记载同样付之阙如。以此看来,南宋时的所谓“月饼”同当时的梅花饼、菊花饼、荷叶饼一样,仅是“形似”的普通市食,尚未成为“中秋节”的节令食品。

可以说,在明代,方才出现较为详实的“中秋吃月饼”的记载。在明代,从南方到北方,从民间到宫廷,都有在中秋节吃月饼的习惯。《宛署杂记》之外,天启年间的大太监刘若愚写过一本《酌中志》,堪称晚明宫廷生活的第一手资料。其中就提到,“八月……自初一日起,即有卖月饼者。……至十五日,家家供月饼瓜果……”清代的记载也是这样,比如乾隆二十二年八月初十日、八月十三日两天,令妃、愉妃就用去“八百个”月饼!而《燕京岁时记》里干脆断言,“月饼到处皆有”,唯独“以前门致美斋者为京都第一,他处不足食也”。看来其作者富察敦崇的口味还是挺“刁”的。

从供品到食品

为什么是在明朝终于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呢?这首先还是跟中秋节的主要活动有关。如果说,唐人、宋人在中秋节主要活动是“赏月”的话,明朝就变成了“拜月”、“祭月”。晚明时期的刘侗、于奕正写过一本记述北京风俗的《帝京景物略》,里面就提到,当时中秋习俗的中心内容是祭祀“月光神”(“家设月光位,于月所出方,向月供而拜”),其次是家人团圆、吃月饼瓜果,再次是亲友互赠月饼瓜果。其中的“月饼”主要功能就是充当中秋时节祭祀月亮的供奉食品。因为中秋月圆,所以讲究供品要是圆形的,所谓“其祭果饼必圆”。这样就把月饼的形状做成了圆形。圆形的月饼摆在供桌上,可以象征圆月。另一方面,中国人讲究实际,民间向来有仪式完成以后分食祭品的习惯,所以月饼作为供品从供桌上撤下来之后,并未扔掉,而是很自然地又成为人们的美食。这就是《饮食好尚纪略》所说的“至十五日,家家供月饼、瓜果,候月上焚香后,即大肆饮啖,多竟夜始散席者”。

如今部分地区仍有拜月习俗

值得注意的是,《帝京景物略》在总结中秋节俗时还写了一句,“(中秋节)曰团圆节也”。既然中秋月圆之夜被看作是全家团聚的良辰吉日,作为中秋供品的月饼自然也带上了“团圆”的寓意,用来联络亲友感情。明代的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余》就中写道:“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后来,生活在清代中叶的顾禄在《清嘉录》里就更明确地指出,杭州一带有习俗,“中秋食月饼,夜设祭月,取‘人月双圆’意。”日后“拜月”的初衷日渐淡化,月饼作为“团圆饼”的地位却变得越来越重要了。结果,月饼虽然不再成为贡品,但吃月饼反而成了中秋节的主要食俗。

江浙常见的鲜肉月饼

话说回来,就像今天一样,作为“团圆饼”的月饼其实在中秋节吃不完是常有的事情。按照《饮食好尚纪略》的说法“如有剩月饼,乃整收于干燥风凉之处,至岁暮合家分食之”。如此做法一直到富察敦崇生活的时代(清代后期)还有保留。不然他也不会在《燕京岁时记》里补充一句,“有祭毕而食者、有留至除夕而食者”——尽管这样的饮食习惯当然是如今难以想象的。

来源:澎湃新闻

    推荐阅读
  • 唐三重生最后成神了没(举贤不避亲的唐三重生后)

    终极斗罗最后一册的内容已经更新完毕,小舞陨落后,唐三选择了转世重生。虽然终极斗罗30册并没有交代唐三重生的细节,但是唐三在临走前却交代了诸多事宜给后代和其他神界领导者。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和儿媳继承毁灭神王和生命神王的神位,他提出了举贤不避亲。况且二人还是夫妻,唐三将神位传给他们也算是没有辜负毁灭之神和生命女神的嘱托。因此个人以为,唐三并不会将修罗神和海神的神位让给他人继承,而是会留给小舞和自己。

  •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21课古诗三首(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课文解析)

    《古诗三首》收录在人教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材,需要掌握:19个汉字。明确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题西林壁》。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梅花和雪花相互竞争,都认为自己是最具早春特色的,而且互不认输,这就将早春的梅花与雪花之美别出心裁、生动活泼地表现出来了。

  • 高一语文必修二知识梳理(高一语文必修二知识点整理)

    1945年在苏门达腊被日寇杀害,1952年被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1921年第一部小说集《沉沦》问世,1923年《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著有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等,译著有《罗亭》《鲁宾逊漂流记》等。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②相当于“而”。⑤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引申为承担,承受。

  • 赛鲸电脑桌怎么样(赛鲸床上电脑桌使用感受)

    赛鲸在设计方面与德国Patzak,spinn等多家设计学院合作,设计追求完美,在结构和工艺方面获得多项专利。赛鲸电脑桌设计的三大特点是超易用、超耐用、超稳固。赛鲸电脑桌一个动作完成桌面角度调节。德国设计的支架结构,采用轻钢架。靠结构控制力度和状态,赛鲸电脑桌的耐用性增强。

  • 最强蜗牛吃蘑菇任务攻略(蘑菇有多少种)

    最强蜗牛吃蘑菇任务攻略获得蘑菇的方法:蘑菇宝箱,蘑菇园,每日任务,馆长的头盔,地球晚宴转盘,解锁蜗牛壳,白蝌蚪礼包,氪金礼包。每食用一定数量后可额外增加食盒容量。生命蘑菇,食用后可额外获得四维加成。

  • 啵乐乐韩国进口饮料(韩国进口啵乐乐饮料新品)

    九日冰祖食品出品的啵乐乐牛奶盒装含乳饮料目前已获得啵乐乐品牌正版授权,由山东冰祖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独家代理。当然,除了可爱爆棚的卡通形象,更重要的是啵乐乐饮料的优异品质。除此之外,啵乐乐牛奶含乳饮料富含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同时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B1等多种元素。啵乐乐大牌饮品,线下线上均有售目前,啵乐乐牛奶含乳饮料已经问鼎各大市场渠道,备受年轻消费者喜爱。

  • 病毒感染可以引起贫血(这种细菌感染会引发贫血等血液病)

    相关研究表明,幽门螺旋杆菌与某些血液疾病的发生是密切相关的,比如说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我们说贫血的患者啊,有幽门螺旋杆菌的患者感染率明显高于未感染的患者。再有就是许多研究发现,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血小板数会明显增多,并伴随血清血小板抗体,IgG水平的下降,幽门螺旋杆菌可能是部分特发性或者是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这种疾病的致病因素之一。

  • 很甜的小短句(36句微信超火的情话短句)

    36句微信超火的情话短句❤️想牵着你的手给各位来宾敬酒❤️我什么都知道但还是想听你娓娓道来❤️我家的狗挺喜欢你的随我❤️你主动找我的时候我激动的都能做完整套广播体操❤️你是我最爱的宝贝给我甜甜的草莓牛奶也不换❤️不许说我嘴硬。

  • 一年级家长每天需要做什么(一年级家长开学最该做什么)

    就拿小学一年级新生来说,一部分是学区或摇号或其它渠道进了心仪的学校,遂了愿,满心欢喜;一部分是各种原因找找拖拖不情愿进了备份学校,心不甘,心绪惆怅。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大多数来自家长的教与养,家长对孩子的教养跟上,孩子会很好。还有就是一定要记得我们上学的目的是什么,让孩子喜欢学习,学会学习,最终学有所成,这才是重中之重,是核心。所以家长在孩子成长上学会抓重点,才能保证孩子的教育正确。

  • 少儿春晚嘉年华演出(2023嘉佳卡通华夏少年少儿春晚特邀小主持人刘思琳)

    活动以权威性、广泛性为原则,旨在向全省范围内选拔具有优秀潜质的未来之星,具有积极向上风貌的儿童优秀节目和演员,最终登上《华夏少年》少儿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通过嘉佳卡通卫视的播出展示给全国人民。哈喽大拇指语言艺术特邀优秀小主持人刘思琳同学,经过严格选拔,入选嘉佳卡通《华夏少年》少儿春节联欢晚会的主持人。据悉,嘉佳卡通卫视《华夏少年》少儿春节联欢晚会将于2023年1月21日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