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百科
当前位置: 首页 科技资讯

为何中秋节要吃月饼呢(为啥一到中秋就要吃月饼)

时间:2023-05-30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2 栏目名: 科技资讯

每逢中秋佳节,一场争论便会如约而至。石磨起初,古人将所有以面为原料制成的食品都称为“饼”。为了纪念起义胜利,每逢中秋就要吃月饼。这一说法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进一步从元代推前了几百年。到了北宋太宗年间,官方更把中秋定为节日,实际是对自隋唐以来已形成的中秋节的追认。这种食品实际上是以桂圆、莲子、藕粉等精制而成的羹汤。但一则,其做法与如今的月饼大异其趣。

每逢中秋佳节,一场争论便会如约而至。一方面,是对月饼这种“高油高糖”的食品是否有利健康的忧虑,另一方面,诸如“五仁月饼”、“鲜肉月饼”优劣的讨论亦会在社交网络占据一席之地。不管怎样,大家似乎都已默认,中秋节原本应是吃月饼的。这样的习惯,究竟是从何开始的呢?

从“饼”说起

月饼,不只形状与月亮相似,还与中国人的月圆情结有密切关系。

古人要想吃到“月饼”,首先得会做“饼”。饼的原料是小麦粉,仅从这点看,先秦年间的人们大约就无福享受月饼。这是因为中华文明在饮食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粒食”(将整粒谷物置于炊器中蒸煮后食用)。比如,粟(小米)就非常适合粒食,“膏粱(品质极好的小米)子弟”也成了富家子弟的代名词。偏偏小麦由于种皮坚硬不适于粒食,故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小麦都被视为下等人食用的“恶食”,问津者寡。

大约到了秦汉时期,专门用于磨粉的工具——转磨的出现,终于可以将谷物加工成为较精细的粉末状态(“尘飞雪白”)。这标志着面粉加工技术的成熟。面粉的出现改变了小麦的命运。粒食的小麦口感不佳,而一旦磨成面粉,富含蛋白的小麦却摇身一变,比小米更容易烹调成美味。

石磨

起初,古人将所有以面为原料制成的食品都称为“饼”。东汉末年的训诂学家刘熙在《释名》里就说:“饼,并也,溲麦使和并也。”溲麦是以水拌面而成,由此可见,他眼中的“饼”是把麦加工成粉,之后加水团成饼状蒸熟后吃。换句话说,汤饼就是下在汤里煮的面食,如汤面条、汤面片等。无怪乎著名的“跋扈将军”梁冀执谋毒杀年幼的汉质帝(138-146),所用办法就是“进鸠加煮饼”。

至于现代人概念里的“饼”,或许可以追溯到东汉晚年的“胡饼”。这是一种小麦磨成面粉后烤制(而非蒸煮)而成的食品。它在西域称“馕”,发音来自波斯语。说明它最初可能是西亚的特产,因为丝路古道考古中也发现过古代的胡饼。根据做法的不同,当时的“胡饼”分成好几种,其中之一为上面撒有芝麻的面饼。照《释名》的说法,“以胡麻著上”的“胡饼”, 因在制作时上著芝麻,故又可称之为芝麻饼、麻饼。这种饼与中原地区传统的蒸饼和汤饼相比,味道可能更为鲜美,故而连堂堂大汉天子也成了它的粉丝。

这位天子,就是有名的昏君汉灵帝——诸葛亮在《出师表》里也不忘将其当作反面典型。《后汉书》里也指责,“灵帝好胡饼,京师皆食胡饼,后董卓拥胡兵破京师之应”;俨然是将这位天子爱胡食当作了汉室灭亡的先兆。其实这叫“恨乌及屋”。难道不吃胡饼,把天下搞得经济凋敝、仓廪空虚的汉灵帝就不是昏君了?

当然,从“饼”的诞生,到“月饼”的出现,仍旧有一段相当遥远的距离。北方有句俗话叫做“好吃不过饺子”。“好吃”的当然不是那层面粉做的饺子皮,而是包裹其中的馅料。正是各式各样的馅料,才使得以饺子为代表的中国面食散发出如此夺目的光彩。月饼自然也不例外。大约在魏晋南北朝年间,古人开始在圆饼中加入馅料,比如干枣、核桃仁等。到了宋代,苏东坡在《留别廉守》里提到自己吃过一种酥油和饴糖作为馅料的小圆饼。这就已经很接近现在的月饼馅料了。

同样是在宋代,吴自牧在《梦梁录》、周密在《武林旧事》两书里也都提到“市肆食品”里有“月饼”这个名称的食品,只不过两书都明确记述这“月饼”是“蒸作从食”的,类似馒头一样的蒸饼,并非烘焙或者火烤出炉的,可见同后世的月饼相去还很远。晚至明代,月饼才大体成了今天的模样。长沙人沈榜在万历年间当过顺天府宛平县(今属北京)知县。他写过一本《宛署杂记》记录了当时的北京民俗,其中就有一条“月造面饼相馈”,并称作“月饼”。不仅如此,这种面饼里还要“以果为馅”。这一记载令人可以马上联想到“毁誉参半”的五仁月饼。

五仁月饼

传说未必靠谱

同样是在这本《宛署杂记》里,沈榜还指出,这种送“月饼”的习俗是在农历八月进行的。这跟今天的中秋节习俗已经别无二致。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虽然有了“月饼”,但中秋节吃月饼的习惯,又能追溯到何时呢?

对此,民间有好几种传说。其中一种流传更广的说法跟元末农民起义有关。传说朱元璋的谋士刘基(刘伯温)为策动民众起事,散布将有瘟疫的流言,要人们于中秋节买“月饼”来吃以避祸。于是大家买了月饼回家后切开一看,里面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反元的信息,于是四海响应,并一举推翻元朝。为了纪念起义胜利,每逢中秋就要吃月饼。只不过,这种说法虽然带有传奇色彩,可是未见于元明时期的文献,似乎也不能作为信史来看待。

另一种说法则大体是,唐代有一年的中秋节,来唐朝经商的西域商人献上一种好吃的饼。唐皇看着漂亮的圆饼,觉着跟空中明月有点相似,就说:“应将胡饼邀蟾蜍”,就把饼赏赐群臣,一起吃起来,都说这饼非常好吃。从此以后,每到八月十五,就边吃“胡饼”边赏月,后来,又改叫“月饼”。

这一说法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进一步从元代推前了几百年。之所以是唐代而非更久远的秦汉时期,倒也有其道理。“中秋”的说法,最早出现于《礼记》里,《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八月十五,秋已过半,是为中秋。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久而久之,便在中秋形成了祭月、拜月的风俗。不过,迟至南北朝时期,农历八月十五尚未成为节日。例如,彼时成书的《荆楚岁时记》中尚没有关于“中秋节”的记载。

直到隋唐,中秋才被视作节日,就连唐朝皇帝也在宫中修了“赏月台”。到了北宋太宗年间,官方更把中秋定为节日,实际是对自隋唐以来已形成的中秋节的追认。但当时的赏月时的应节食物,还不是月饼。据《清异录》记载,五代时开封有一位专卖四季小食的张手美,每届中秋就以“玩月羹”应市。这种食品实际上是以桂圆、莲子、藕粉等精制而成的羹汤。看上去固然好吃,但与月饼的样子实在风马牛不相及。

就像前面提到的一样,宋代终于出现了称为“月饼”的食品。但一则,其做法与如今的月饼大异其趣。二则,这种“月饼”也不是专门在中秋节时候品尝的。著名的《东京梦华录》卷八“中秋”条,记载北宋京城汴京(今河南开封)民众每逢中秋节要饮新酒,人们争着到酒楼抢占位置饮酒赏月。所谓“市人争饮,至午未间,家家无酒”。“玩月”饮酒的时候还要食蟹、吃水果,偏偏未见吃月饼的记载。金灭北宋之后,中秋饮酒的习惯也在华北延续。比如大才子元好问(1190-1257)有首词的名字就叫《鹧鸪天·中秋夜饮倪仲家莲花白,醉中赋此》。至于记载南宋都城临安(即今杭州)地方风物的《梦梁录》、《武林旧事》等书中关于中秋的记载也大致如是,吃月饼的记载同样付之阙如。以此看来,南宋时的所谓“月饼”同当时的梅花饼、菊花饼、荷叶饼一样,仅是“形似”的普通市食,尚未成为“中秋节”的节令食品。

可以说,在明代,方才出现较为详实的“中秋吃月饼”的记载。在明代,从南方到北方,从民间到宫廷,都有在中秋节吃月饼的习惯。《宛署杂记》之外,天启年间的大太监刘若愚写过一本《酌中志》,堪称晚明宫廷生活的第一手资料。其中就提到,“八月……自初一日起,即有卖月饼者。……至十五日,家家供月饼瓜果……”清代的记载也是这样,比如乾隆二十二年八月初十日、八月十三日两天,令妃、愉妃就用去“八百个”月饼!而《燕京岁时记》里干脆断言,“月饼到处皆有”,唯独“以前门致美斋者为京都第一,他处不足食也”。看来其作者富察敦崇的口味还是挺“刁”的。

从供品到食品

为什么是在明朝终于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呢?这首先还是跟中秋节的主要活动有关。如果说,唐人、宋人在中秋节主要活动是“赏月”的话,明朝就变成了“拜月”、“祭月”。晚明时期的刘侗、于奕正写过一本记述北京风俗的《帝京景物略》,里面就提到,当时中秋习俗的中心内容是祭祀“月光神”(“家设月光位,于月所出方,向月供而拜”),其次是家人团圆、吃月饼瓜果,再次是亲友互赠月饼瓜果。其中的“月饼”主要功能就是充当中秋时节祭祀月亮的供奉食品。因为中秋月圆,所以讲究供品要是圆形的,所谓“其祭果饼必圆”。这样就把月饼的形状做成了圆形。圆形的月饼摆在供桌上,可以象征圆月。另一方面,中国人讲究实际,民间向来有仪式完成以后分食祭品的习惯,所以月饼作为供品从供桌上撤下来之后,并未扔掉,而是很自然地又成为人们的美食。这就是《饮食好尚纪略》所说的“至十五日,家家供月饼、瓜果,候月上焚香后,即大肆饮啖,多竟夜始散席者”。

如今部分地区仍有拜月习俗

值得注意的是,《帝京景物略》在总结中秋节俗时还写了一句,“(中秋节)曰团圆节也”。既然中秋月圆之夜被看作是全家团聚的良辰吉日,作为中秋供品的月饼自然也带上了“团圆”的寓意,用来联络亲友感情。明代的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余》就中写道:“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后来,生活在清代中叶的顾禄在《清嘉录》里就更明确地指出,杭州一带有习俗,“中秋食月饼,夜设祭月,取‘人月双圆’意。”日后“拜月”的初衷日渐淡化,月饼作为“团圆饼”的地位却变得越来越重要了。结果,月饼虽然不再成为贡品,但吃月饼反而成了中秋节的主要食俗。

江浙常见的鲜肉月饼

话说回来,就像今天一样,作为“团圆饼”的月饼其实在中秋节吃不完是常有的事情。按照《饮食好尚纪略》的说法“如有剩月饼,乃整收于干燥风凉之处,至岁暮合家分食之”。如此做法一直到富察敦崇生活的时代(清代后期)还有保留。不然他也不会在《燕京岁时记》里补充一句,“有祭毕而食者、有留至除夕而食者”——尽管这样的饮食习惯当然是如今难以想象的。

来源:澎湃新闻

    推荐阅读
  • 卡卡退役后还会看足球吗(卡卡随基普乔格跑完柏林全马)

    在9月25日进行的2022柏林马拉松赛上,37岁的肯尼亚名将基普乔格以2小时1分9秒的成绩夺冠,并创造了全新的世界纪录。后半程,卡卡的速度有所下降,但最终以3小时38分06秒完赛的成绩,在业余马拉松选手中还是算相当不错的。而且,这次卡卡参加柏林马拉松也有为父亲打气、鼓劲的原因。2016年镇江马拉松,李铁又以1小时45分的成绩完成半马比赛。

  • 学校预防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复课防控小知识)

    对其它地区返校师生要做好体温监测及症状筛查。高校应设置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区,对来自或经停湖北以及疫情高发地区的师生和被判定为密切接触者进行集中医学观察。要配合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好疑似或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排查。在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中小学卫生保健科的工作人员指导下进行消毒。所使用消毒剂应在有效期内。

  • 按部就班造句(按部就班造句一年级)

    7、即使是您认为应该按部就班,直截了当的技术决策,也会有政治参杂其中,特别是您处于决定是否批准购买某企业工具的职位。

  • 15分钟快速退烧(我娃快速退烧)

    我娃快速退烧昨天晚上10点半才回家,刚回到家里,老人家就说,娃发烧了,我赶紧到房里看娃,发现他还在被窝里打冷战急忙用手探他额头,哇!挺烫的,问他哪里不舒服?头疼头晕发热发冷������,用探热针测出来事38.9℃。

  • 产后怎么缩阴效果好

    运动法阴道本身有一定的修复功能,产后出现的扩张现象在产后3个月即可恢复。产后妈妈可以通过一些锻炼来加强弹性的恢复,促进阴道紧实。练习骨盆运动女人半蹲,两膝微屈,两足分开60厘米左右,两手叉腰。吸气,将骨盆前推;呼气,将骨盆拉回,同时臀部尽量向后撅起。练习展腿运动女人运动躯干、大腿时,腹压作用于阴道,产生快感,同时阴道口开张,利于局部气血通畅。女人坐姿,两手后撑,左腿屈立,右腿屈膝外展,平放垫上。

  • 手机新浪微博怎么取消关注(手机新浪微博如何取消关注)

    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手机新浪微博怎么取消关注打开新浪微博手机客户端,点击页面底部“我”菜单,在展开的页面中,点击“关注”选项。打开微博账号当前关注的用户之后,点击“关注的人”菜单按钮。接下来,可以看到当前已经关注的用户,想要取消关注的话,点击“已关注”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点击“确定”按钮即可。

  • 广州人口(广州的介绍)

    广州人口广州人口数量:1530.59万人。广州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广府文化的发祥地,从秦朝开始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所在地,华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广州被全球权威机构GaWC评为世界一线城市,每年举办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吸引了大量客商以及大量外资企业、世界500强企业的投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8700多家,总量居全国前三,集结了全省80%的高校、70%的科技人员,在校大学生总量居全国第一。

  • 夏天的租房市场(北京租房夏理银)

    2012年2月,女儿参加“国考”被录取到了国家机关。7月,接通知到单位报到上班。也就是说,租户与房东并无直接联系。我们签订的租期为一年,中介先收一个月的房租即3600元为中介费,另外还要一次性地交付“押二付三”的费用。所谓“押二付三”,就是将两个月的房租作为押金,另预付三个月的房租。如果合同到期双方无什么纠纷时则押金退回。合同签订后我们和中介按合同上的内容对室内设施进行查看清点,完毕后中介将钥匙交付我们。

  • 麻酱秋葵的做法凉拌(简单版凉拌(麻酱秋葵的做法)

    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麻酱秋葵的做法凉拌原料:秋葵、橄榄油、盐、芝麻酱、大蒜。秋葵洗干净入煮锅焯水后捞出沥干水。大蒜碎放入碗中加盐。加橄榄油搅拌均匀成芝麻酱汁。秋葵放入盘中,添加芝麻酱汁,稍加搅拌即可享用。

  • 稍的拼音和组词(稍的拼音和组词是怎样的)

    稍的拼音和组词稍的拼音和组词:稍许、稍微、稍纵即逝、稍稍、稍麦、脱稍、手稍、稍地、花稍、枝稍、稍伯、秩稍、稍芟、稍房、稍子、稍麻寺、稍属、眼稍、稍杀、稍问、四稍、稍黩筐篚、稍安勿躁、稍倾、上稍、俸稍、稍麄胆壮、稍长胆壮、乡稍、稍迁、拉稍寺、头稍自领、竿稍、稍绿、稍挽稍、稍侵、饩稍、稍天、奉稍、没下稍。稍有shāo和shào两种读音。作shāo时本义为禾末,引申为略微。作shào时〔~息〕军事或体操的口令。